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9月5日至8日在悅來國博中心舉行。為推動數字重慶建設,市住房城鄉建委大力倡導住建領域ai技術應用,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博會期間,市住房城鄉建委發布了我市住建領域首批12個ai應用典型案,例涉及數字孿生、數字工地、智慧建筑智能排水等領域。這些ai技術是如何影響建筑領域的,能帶來哪些改變?一起來看看。
工程圖紙智能識別與數字化應用
運用ai大模型自動識別電子圖紙并提取圖紙數據信息, 實現基于圖紙內容的數字化應用。結合ai技術進行目標檢測和字符識別,在此基礎上自動構建物料清單(bom)結構、圖紙之間的關聯關系,識別相同或相似零部件。大幅提升工程設計方圖紙查找效率,提高數字化設計和圖紙檔案數字管理效率,對業主方能有效減少20%左右的備品備件庫存,降低運營成本。
橋隧運營智能管養
通過海量感知監測結果與視頻影像數據,對橋隧潛在的結構安全與運營安全進行評估和預測。利用多模態融合ai算法對結構與環境監測數據進行建模與對照分析,同時結合視覺分析技術進行疊加判斷,對橋隧設施中高溫、事故、撞擊、斷索等重大風險進行前置預測和預警,并輸出相關評估報告。通過上述方法,故障判斷與發現準確率可提高約30%,運維成本可降低約20%。
基于視覺大模型的浪潮云數字孿生智能體
依托浪潮云自研的海若大模型,實現對圖像、視頻等數據的三維重建、仿真推演、異常智能檢測識別。通過匯集建筑行業核心數據,實現多源數據推理與檢測報告生成;建模精度達0.1毫米級、響應達分鐘級。適用于智慧建筑、地下管線、智慧工地等場景,通過對現場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用戶能夠即時了解現場實時狀態,預測潛在問題,并采取管理預防措施。
建筑工地數字孿生
通過視覺分析技術精準識別工地現場的人員、機械、物料和環境,實現工地現場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結合ai算法、傳感器、bim、gis等技術確定人員、機械等位置,識別并預測監控對象的行為,形成三維+時間的數字孿生,從而讓指揮部可掌握現場動態,可追溯歷史動態和預測未來動態,從而高效進行遠程指揮調度,對現場問題及時采取管理預防措施。
基于智能測量技術的全景成像遠程鋼筋測量應用
通過ai遠程智能測量技術,實現全景成像遠程鋼筋測量。可以在50米遠的距離內,自動測量施工作業面的鋼筋間距或直徑等,實現對現場鋼筋擺放情況的監測,精度可達±1毫米。實現對施工全過程錄像數據記錄存儲,可以對施工過程進行溯源,能夠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實現企業的降本增效。
建筑工地安全智能管控
本方案針對工程管理數據松散的痛點,運用ai大模型技術,解決施工現場人工巡檢盲區多、隱患響應滯后、紙質表單數字化率低等難題。通過整合文字、視頻、表單等多模態數據至ai大模型,識別施工現場風險點,實時預警安全隱患,實現工程風險預警與分析。該方案能提升風險識別覆蓋率約30%,降低數據誤報率約25%,減少人工巡檢工作量約35%,顯著提升管理效能。
公共建筑能耗智能管控
針對辦公建筑能耗預測不準、調控滯后問題,本方案運用ai算法,自動降低建筑能耗。基于能耗監測數據,依托ai算法預測能耗曲線,識別異常用能,生成優化方案,智能調整能源結構,降低能源消耗。系統可識別95%以上異常用能,節能率達15%至25%。
城市內澇積水智能監測與預警
依托城市易澇點視頻數據,通過計算機視覺算法對目標進行檢測、分割,構建對積水風險進行分類分級的ai預警模型,實現對城市內澇積水風險的智能識別、精準預警和自主推送預警信息,為城市排水防澇調度決策提供支撐,能夠提高城市內澇積水風險事件處理效率。
住宅小區安防智能監測與預警
依托住宅小區視頻數據,結合ai視覺技術,自動監測和預警小區公共安全隱患。構建小區人員、車輛、消防等對象安全態勢風險模型,實現住宅小區全天候、多維度安全態勢的智能感知與自主預警,有效提高物業公司精準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事件處理效率約65%,減少小區公共安全隱患,提升業主安全感。
建筑概念方案智能設計
基于生成式ai模型、大數據分析技術和國產圖形引擎,深度融合建筑行業設計場景,生成概念設計方案。通過圖像生成、rag、ocr、nlp等技術,實現方案可視化、成本預測、智能排布優化空間利用率、自動解析任務書并匹配設計規范等功能。幫助設計師提升設計效率約60%,方案生成周期縮短約50%,同時保障設計合規性與經濟性。
城市地上設施數字孿生建模及分析
以無人機拍攝的多角度影像數據、衛星影像數據為基礎,結合ai技術實現城市數字孿生。運用ai算法和大模型,實現三維模型的快速生成與優化、三維時空數據下復雜場景的多源數據融合與分析,降低數字孿生底座建設成本并賦能城市建設中各項業務精細化管理。
建筑業智能審批
聚焦建筑業審批流程中環節繁雜等痛點,通過自研的星辰住建行業大模型與前端輕量化小模型協同,實現智能化審批。前端用小模型快速提取和處理企業資質等申報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后端結合大模型,對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和合規性檢查,實現材料快速識別與處理,發現問題并提供修改建議。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大模型可預測審批風險,優化審批路徑,縮短審批時間,使效率較傳統模式最高提升20倍。
據悉,市住房城鄉建委將進一步發揮典型案例牽引作用,把ai技術融入住建領域“建、管、服”全鏈條。借助知識圖譜、大語言模型、算法識別等ai技術,在建筑節能減排、地下管線監測、工地現場管理、城市排水防澇等方面實現更多智能化應用,助力超大城市治理、賦能住建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