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工業廢物綜合利用改擴建項目--復制作出審批意見。
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基本情況予以公示。
公示期為2025年11月05日 - 2025年11月11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聯系電話(傳真):0791-******
******服務中心(方樓)4樓19號窗口
郵編:330000
| 建設名稱: | ******有限公司工業廢物綜合利用改擴建項目--復制 |
| 建設地點: |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信豐高新技術產業園 |
| 建設單位: | ******有限公司 |
| 編制單位: | ******有限公司 |
| 項目概況: | ******有限公司工業廢物綜合利用改擴建項目位于信豐高新技術產業園西牛片區,廠區總占地面積為44259.88m2(其中新增用地20567.98m2,為園區空置工業用地)。廠************有限公司。 本項目屬改擴建工程(全廠拆除重建),綜合利用和處置規模:廢覆銅板10000t/a、危險廢物80800t/a(其中資源化利用73000t/a、無害化處置7800t/a),危險廢物涉及HW09、HW12、HW13、HW16、HW17、HW22、HW32、HW33、HW34、HW35、HW49等11個類別60個危廢代碼(其中綜合利用5個類別15個危廢代碼、無害化處置7個類別45個危廢代碼),以贛州為主、輻射周邊區域為服務對象。產品方案為:年產五水硫酸銅16107.88t/氫氧化銅8080t/氧化銅7320t/堿式氯化銅7000t、銅粉5604t、氫氧化錫3050t、硫化銀36.06t、膠片509t、氯化銨11454t、鈉鹽(硝酸鈉)800t、粗金1.865t、膠粒5262.3t。 |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1、廢氣防治措施 ⑴化驗室及次生危廢庫廢氣化驗室廢氣、次生危廢庫廢氣分別通過集氣罩收集,合并采用1套“堿液噴淋(含除霧)+一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達標后,經1根22m排氣筒(DA001)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顆粒物、氯化氫、氟化物、VOCs(以非甲烷總烴計)排放濃度均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二級排放限值,NH3、H2S、臭氣濃度均可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排放限值要求。 ⑵蝕刻廢液車間廢氣 酸性含銅廢液綜合利用生產中沉淀除雜工序、壓濾工序、酸化工序、熱過濾工序酸性廢氣分別通過管道收集,合并采用1套“兩級堿液噴淋”處理達標;干燥工序含塵廢氣通過管道收集,采用1套布袋除塵裝置處理達標。以上達標尾氣合并經1根22m高排氣筒(DA002)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顆粒物、HCl、硫酸排放濃度均可滿足《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3-2015)中表3排放限值要求。堿性含銅廢液綜合利用生產中沉淀除雜工序、壓濾工序、堿銅中和反應工序、洗滌工序、氨轉工序堿性廢氣分別通過管道收集,合并采用1套“兩級酸液噴淋”處理達標后,經1根22m排氣筒(DA003)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NH3排放濃度可滿足《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3-2015)中表3排放限值,臭氣濃度可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排放限值要求。 ⑶廢線路板/覆銅板綜合利用車間廢氣 破碎工序含塵廢氣經負壓收集,采取1套布袋除塵裝置處理后,經1根22m排氣筒(DA004)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顆粒物排放濃度可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二級排放限值要求。 ⑷廢包裝桶車間廢氣 殘液收集工序、人工分揀工序、破碎工序、、堿洗工序等廢氣分別通過管道收集,合并采用1套“堿液噴淋(含除霧)+一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達標后,經1根22m排氣筒(DA005)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顆粒物、苯、甲苯、二甲苯、VOCs(以非甲烷總烴計)排放濃度均可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二級排放限值要求。 ⑸廢濾芯車間廢氣 破碎工序含塵廢氣通過管道收集,采用1套布袋除塵裝置處理達標;酸性浸泡和揉洗工序酸性廢氣通過管道收集,采用1套堿液噴淋裝置處理達標;造粒工序廢氣通過管道收集,采用1套“布袋除塵+一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達標。以上達標尾氣合并經1根22m排氣筒(DA006)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顆粒物、VOCs排放濃度均滿足《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2-2015)中表4排放限值,硫酸霧排放濃度和速率均可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二級排放限值要求。 ⑹貴金屬回收車間廢氣 破氰工序、酸洗過濾工序、王水溶解工序、亞鐵還原工序、溶金工序、電解工序、水合肼還原工序等廢氣分別通過管道收集,合并采用1套“兩級堿液噴淋(加次氯酸鈉+氫氧化鈉)+水噴淋”裝置處理達標;感光材料危廢綜合利用生產線破碎工序含塵廢氣通過管道收集,采用1套布袋除塵裝置處理達標。以上達標尾氣合并經1根25m排氣筒(DA007)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硫酸霧、HCN、HCl、NOx、顆粒物、NH3、氯氣排放濃度均滿足《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3-2015)中排放限值,臭氣濃度可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排放限值要求。 ⑺物化及廢水車間廢氣 退錫廢液綜合利用生產中中和沉錫工序、中和沉銅工序廢氣,氯化銨精制母液蒸發工序廢氣,退錫濾液蒸發工序廢氣,無機類廢液物化處理線中中和工序、氧化芬頓工序廢氣,含氟廢液物化處理中中和絮凝工序廢氣,退錫廢液貯存廢氣,無機類廢液貯存廢氣,含氟廢液貯存廢氣等分別通過管道收集,合并采取1套“兩級堿液噴淋”裝置處理達標后,經1根22m排氣筒(DA008)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HCl、NOx、氟化物、硫酸霧排放濃度均滿足《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3-2015)中排放限值要求。 染料和涂料廢液物化處理線中酸析絮凝工序、芬頓氧化工序廢氣,廢乳化液處理線中酸化破乳工序、隔油工序、芬頓氧化工序廢氣,染料和涂料廢液貯存廢氣,廢乳化液貯存廢氣,物化高鹽廢水蒸發工序廢氣,綜合廢水處理線中生化處理工序廢氣等分別通過管道收集,合并采取1套“堿液噴淋(含除霧)+一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達標后,經1根22m排氣筒(DA009)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硫酸霧、VOCs(以非甲烷總烴計)排放濃度均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二級排放限值,NH3、H2S可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排放限值要求。 ⑻鍋爐煙氣 項目設置1臺4t/h燃天然氣熱水鍋爐,尾氣直接經1根8m高排氣筒(DA010)排放。外排廢氣中主要污染物SO2、NOx均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表2燃氣鍋爐排放限值要求。 ⑼無組織廢氣 項目生產區采用自動、半自動投料方式及自動控制工藝、密閉轉移物料等措施,車間均維持局部微負壓,加強設備和管道密封,加強設備的維護,危險廢物原料采用密封罐車、專用密封容器+密封廂式車進行運輸,對物料輸送管道定期檢修,杜絕跑、冒、滴、漏,減少無組織廢氣排放,在廠區及生產車間周圍進行綠化等措施。采取相應措施后,氟化物、氰化氫、氯化氫、硫酸霧、NH3、H2S、氯氣等廠界濃度可滿足《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3-2015)排放限值,NOx、顆粒物、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總烴等可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臭氣濃度可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廠界無組織排放限值,廠區內廠房外VOCs可滿足《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相應限值要求要求。 2、廢水治理措施 改擴建項目廢水主要包括:退錫廢液綜合利用生產線壓濾工序濾液,含銅蝕刻廢液綜合利用生產線離子交換工序氯化銨精制母液,染料、涂料廢液物化處理線壓濾工序濾液,廢乳化液處理線壓濾工序濾液,無機類廢液處理線壓濾工序濾液,含氟廢液處理線壓濾工序濾液,設備間接冷卻定排水、鍋爐排污水和軟水制備濃水、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廢水進行分類收集、分質處理。退錫廢液綜合利用生產線壓濾工序濾液經1套精密過濾+蒸發系統+冷凝器(冷凝水進入綜合廢水處理系統。含銅蝕刻廢液綜合利用生產線離子交換工序氯化銨精制母液經1套蒸發系統+冷凝器預處理,部分冷凝水經RO裝置處理后,產水回用于生產,濃水返回氨氮原液池蒸發系統處理;部分冷凝水進入綜合廢水處理系統。染料、涂料廢液物化處理線壓濾工序濾液,廢乳化液處理線壓濾工序濾液,無機類廢液處理線壓濾工序濾液,及含氟廢液處理線壓濾工序濾液合并經1套蒸發系統+冷凝器預處理,冷凝水進入綜合廢水處理系統。初期雨水經混凝沉淀預處理,再與其它廢水(生產廢水、生活污水)進入廠區綜合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工藝:調節+厭氧+缺氧+好氧+MBR)處理達標后排放;設備間接冷卻定排水、鍋爐排污水和軟水制備濃水經廠區總排口直接排放。 項目回用水水質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24)標準限值;各生產車間排放口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總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總鎳、總銀、總錫、總銻、總鉈等排放濃度達到《無機化學工業污染排放標準》(GB31573-2015)表1排放限值;廢水總排口外排廢水中主要污染物SS、CODcr、NH3-N、TP、總氮、總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石油類、總銅、總鋅等達到《無機化學工業污染排放標準》(GB31573-2015)表1間接排放限值,pH、BOD5、氯化物、硫酸鹽等達到園區污水處理廠(二期)納管標準等要求,外排廢水排放園區污水處理廠(二期)進一步處理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經尾水管道排入桃江。 在廢水總排口設置在線監測設備,監測因子為流量、pH值、化學需氧量、氨氮,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 3、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改擴建項目主要噪聲源為破碎機、冷卻塔、壓濾機、離心機、抽濾機、脫水機、清洗機、造粒機、粉碎機、上料機、抽吸機、撕碎機、風機、泵、叉車、鍋爐房排氣口等設備噪聲,其等效連續A聲級值60~100dB(A)。 通過選用低噪聲設備,合理平面布置,將高噪聲設備安置于室內,采用消聲、減震和使用隔聲罩等措施,降低設備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廠界噪聲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要求。 4、固體廢物處置措施 改擴建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有:化驗室廢液(HW49)、廢氣處理產生的噴淋廢液(HW49)和廢活性炭(HW49)、廢試劑、藥品包裝廢物(HW49)、廢機油(HW49)、廢含油抹布(HW49)、廢包裝袋(HW49)、廢包裝桶(HW49)、氯化銨精制母液(HW49)、預處理濾渣(HW49)、廢離子交換樹脂(HW13)、廢布袋(HW49)、含金氰化廢液壓濾精濾渣(HW49)、廢樹脂壓濾精濾渣(HW49)、含金廢線路板脫金濾水廢線路板(HW49)、含金廢線路板清洗過濾渣(HW49)、塑料骨架(HW49)、廢樹脂粉(HW49)、殘液(HW49)、廢渣(HW49)、污泥(HW49)、廢油(HW08)、蒸發殘渣(HW49)、初期雨水池污泥(HW49)等危險廢物;軟水制備廢樹脂一般工業固廢及生活垃圾。 化驗室廢液、噴淋廢液、殘液進入物化及廢水處理車間處理處置,氯化銨精制母液進入蒸發系統處理處置,塑料骨架、廢包裝塑料桶進入包裝桶生產線處理處置,自產廢線路板進入廢線路板綜合利用線處理處置;廢活性炭、廢試劑/藥品包裝廢物、廢機油、廢含油抹布、廢包裝袋、廢包裝鐵桶、預處理濾渣、廢離子交換樹脂、廢布袋、含金氰化廢液壓濾精濾渣、廢樹脂壓濾精濾渣、含金廢線路板清洗過濾渣、廢樹脂粉(非填埋處置)、殘液、廢渣、污泥、廢油、蒸發殘渣等危險廢物委托有危廢經營資質的單位進行安全處置。純水制備廢樹脂一般固體廢物委外處理。生活垃圾交環衛部門清運處理。 項目新建8個危廢原料貯存庫/暫存池/儲罐區,包括1個200m2(轉運周期20d)、2個1575m2(轉運周期7d)、1個540m2(轉運周期15d)、1個300m2(轉運周期7d)危廢暫存區,1個危廢暫存池1200m3(轉運周期3d)、1個廢液儲罐區700m3(轉運周期4d)、1個廢液儲罐區600m3(轉運周期4d);1個次生危廢貯存庫1080m2(轉運周期30d)。危廢庫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的要求進行設計、建造和管理,并按《危險廢物識別標志設置技術規范》(HJ1276-2022)要求規范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在廢線路板車間新建1處2m2一般固廢暫存區(貯存能力按1年計),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要求設計、建造和管理。 5、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為防止建設項目廢水、物料下滲對地下水和廠區土壤造成污染,項目原料、物料、固廢存放于車間內,不設置露天堆場;各類反應釜、槽等均架空設置,下設圍堰、托盤或收集溝,廢水收集、輸送應采用架空明管;按照分區防治的原則,生產區進行地面硬化,對重點防治區(廢線路板綜合利用車間、物化/廢水車間、貴金屬回收車間、廢濾芯車間、廢包裝桶車間、蒸發車間、蝕刻廢液車間、儲罐區、蒸發車間氯化銨精制母液收集池、次生危廢庫、事故應急池、初期雨水池、廢氣處理區、儲罐區等)及廢水收集、輸送、排放系統進行防腐防滲處理。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防止物料及污水滲漏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加強管理和周邊區域地下水監控,在廠區內地下水上游廠邊界、氯化銨精制母液收集池下游、下游廠邊界等共設置3處地下水監控井,監控因子為pH、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揮發性酚、氰化物、砷、汞、鉻(六價)、總硬度、鉛、氟、鎘、鐵、錳、溶解性總固體、耗氧量(CODMn)、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銅、鋅、鋁、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苯、甲苯、銻、鎳、銀、鉈、二甲苯、錫等;在氯化銨精制母液收集池地下水下游、物化/廢水處理車間地下水下游、貴金屬回收車間地下水下游等共設置3個土壤監測點,監測因子為基本45項+銻、氰化物、石油烴、三價鉻、錫、銀、鉈、鋅、氨氮、氟化物等。一旦出現地下水污染問題,應立刻查找滲漏源,并采取有效補漏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6、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項目生產過程中的環境風險主要來自氫氧化鈉、氨水、鹽酸、濃硫酸、硝酸、雙氧水、氰化鈉、次氯酸鈉、危險廢物原料等泄漏引發的風險,以及設備損壞和污染治理措施失效時導致的污染物事故性排放。 為防止泄漏,廢水收集、輸送應采用架空明管,管道線應標志清晰,巡線員定期巡線,對因超溫超壓可能引起火災爆炸危險的設備,應設置自動報警系統,加強設備、管道的密封性和車間通風,經常檢查易造成腐蝕的部位,加強設備預防性維修,防止有害物質“跑冒滴漏”,配置防火滅火器材;工段現場配備防毒面具和自給式呼吸器等防范用品等,車間設物料收集池、罐區等危化品貯存區設置圍堰,加強危廢的運輸、貯存管理,做好危廢暫存庫的防雨、防水工作,確保不發生火災,不產生“二次污染”。設備間保持足夠的安全間距,設置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制訂企業的環境風險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演練。 項目落實三級環境風險防控體系,一級防控措施將污染物控制在涉及倉庫和生產裝置周邊設圍堰、沙袋等;二級防控措施將污染物控制在事故池、污水處理站等;三級防控措施為園區設置了1座9800m3調節池和1座9520m3事故池。廠區設置1座600m3事故應急池,各生產車間設置1~2個2m3物料收集池,一旦發生泄漏事故,及時收集泄漏廢液、化學品及生產廢水等,杜絕事故廢水直接排放。設置備用風機和水泵,設備損壞和污染治理措施失效時應立即停產,及時搶修。 7、碳減排措施 選擇性能穩定、節能的生產設備;減少蒸發蒸汽的消耗,減少熱能消耗;采取中水回用措施,減少新水消耗;加強管道和蒸發器等設備的保溫,減少散熱;選用新型節能電力變壓器,將變配電所盡量布置于靠近負荷中心,減少線路電力損耗;加強生產運行管理,減少工序中原料、燃料消耗。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制定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核算、報告和核查工作計劃,加強碳排放數據臺賬和計量器具、檢測設備的檢定校準管理,全面加強對本項目的減污降碳管理。 8、設置防護距離 據報告書測算,項目無需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根據報告書計算,設置衛生防護距離為化驗室/次生危廢庫、蝕刻廢液處理車間(含儲罐區)、貴金屬車間、廢濾芯車間、廢線路板車間外延50m,包裝桶處理車間(含暫存區)外延100m,物化及廢水處理車間外延200m范圍。據報告書內容,距離項目廠界東、西側最近敏感目標分別為高丘村、中瑞村,與最近廠界相距分別為83.8m、113.3m,與生產區邊界最近距離分別為130.0m(距物化及廢水處理車間272.4m)、121.5m(距物化及廢水處理車間203.8m),可滿足衛生防護距離要求。 根據環境影響分析和預測結果,項目的環境影響是可接受的。 |
| 公眾參與情況: | 建設單位開展了公眾參與工作,未收到公眾反對意見。 |
首頁